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章 等消息呗

哦.........差点儿忘了。

李启突然想到,李若虚还专门在信中告诉他说。

要将此时岳家军和庐州的情况写信告诉秦桧,说是以便秦桧的下一步计划。

晚间,李启在与王张二位都统核对好钱粮账目以后,便连夜赶回住所写起信来。

一共写了两份儿,一份儿写给秦桧,另一份自然是写给李若虚他们了。

其中内容大致相同,但又有所不同。

这对面不同的人,自然需要说不同的话嘛,同样的内容也需要不同的表达。

此时李启又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在前几日的时候他就有听说,那张俊带着人过了江来到了淮南。

去淮南干什么呢,李启当然也是疑惑不已,还想着这会不会又是秦桧的另一个谋划。

结果在一打听才知道,那张俊是为迁民而去。

将淮南东路的百姓都迁过江去,迁民的事情多了去了,不过像如今张俊这般迁民的倒很少。

因为这一次迁民竟然是遵循百姓的意愿,愿意迁的就迁,不愿意迁的就不迁。

李启将这一信息补充在了写给李若虚的信中,看看临安那边儿对此都是什么反应。

如今这般变化多端的棋局,让一向自认眼光独到的李启也不禁感到极为的困惑。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在等待着什么东西的到来。

那么到底是在等什么呢,总不能是在等金人大军来吧,此时的淮南迁民就是在给金人大军腾地方呢。

可是如今这临安都已经在同金人使者商议议和之事了,又怎么可能等金人大军来呢。

真是搞不懂.........还是眼见为实的钱粮之事好管呐。

至少这里头没有那么多的拐弯抹角,一石就是一石,一贯就是一贯,这些多容易呀。

...........

...........

秀州。

这里是与临安相邻的州府,距离临安不过小百里地。

秀州治下某县城城北门口处,摆满了着成排的粥棚。

排队打粥的百姓绵连不绝,待走近一看却能发现。

这些个排队打粥的百姓一个个都长得极为壮实,虽然都穿得粗衣麻布的,但仔细一看就跟个当兵的似的。

一个小山包处,围着一群人,这一群人的中间又坐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